近期,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成功举办了CCTP第十八期沙龙研讨会——经济政策支持新能源电力和汽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岳鹏先生受邀出席本次沙龙,并就“新能源电力企业和新能源汽车如何参与碳市场”作主旨演讲。本文是对岳鹏先生主旨发言的整理和总结。
区域碳交易试点与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有序推进
碳交易是一种碳排放的定价方式,目标在于碳排放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通过交易形成碳价格,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全社会减排成本最小化。
从国内区域市场交易情况来看,我国已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8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探索市场化的减排路径。
在全国统一碳市场方面,2021年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式启动并已明确将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石化、建材、造纸和航空等8大行业及相关的18个子行业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2021年,已有2,000余家电力行业企业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并开展交易。区域碳市场和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均有序推进中。
运用碳交易手段减少交通业碳排放势在必行,但仍存在诸多难点
伴随全球碳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及全球多地将交通纳入碳交易体系,在双碳背景下,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运用碳交易手段减少碳排放已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尚未将交通行业全面纳入碳交易体系,主要因为交通行业碳排放的核算边界难以明确、缺乏有效的排放监测手段、配额分配标准难以选定及排放主体分散等因素。比如,交通领域碳排放交易机制中承担减排义务责任主体难以确定,监测、报告和核查的标准也相对困难。
交通领域CCER的探索仍面临一定问题
碳排放交易市场有两类产品,一类为政府分配给履约企业的排放指标(即配额),另外一类就是非履约企业参与减排行为形成的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
配额市场企业可以通过购买CCER,部分的来抵消自己的排放,其理论需求量大概在2亿多吨左右,实际需求则与配额发放、控排政策力度相关。供给方面,从2014年至今,CCER项目共1,300多个,签发CCER近8,000万吨。截至2021年全国的CCER累计成交规模比较大,达到4.43亿吨。按照国家的30、60战略目标,2030年后我国年减排需要达到8%—10%,减排力度远高于其他的发达国家,未来对CCER的需求和供给都会逐步增加。
CCER交通领域碳排放的开发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第一,交通领域尤其是燃油车置换为新能源车的CCER项目方法学还存在一些限制条件。其次,CCER的最新的管理办法尚未公布,项目的申请处于暂停状态。此外,燃油车置换为新能源车是否被纳入最新的CCER减排项目范畴尚未明确。
整体而言,碳市场对于一些产业的减排可以形成明显的经济激励。在未来,随着碳交易价格的提高,碳市场的减排作用会更加明显。但现阶段相对较低的碳交易价格对比交通领域的高减排成本导致碳市场对交通领域碳减排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财税政策仍是重要的激励手段。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